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作为优秀班主任代表在此发言,感谢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
班主任,是学校里离学生最近最能唤醒并培植学生优秀品质的人;是最频繁接触家长且能给予家长光明与信心的人,更是宣传学校形象,提升学校美誉度的人。我想,这一切的前提,首先在于班主任工作是以心换心的工作。
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先生曾告诫教育工作者时刻牢记两句话——“假如是我的孩子”和“假如我是孩子”。很庆幸,我把这两句话装进了心里,从接G2205班的第一天开始,尤其是第一句话,总是会跳出来指导我开展工作。
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要在最初做好陪伴,日后才好平稳地分离。所以,军训期间,我特地向家中的小学生告假14天,请外婆来长沙照顾他,因为初来学校,甚至初来长沙的新生们更需要我,我也需要尽早、尽快、尽量充分的认识他们。
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要给他们简单却真实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样,他们才能心安。所以,建班第一晚的班会上,我和学生们明确交代了我的身份,是班主任,更是学校里的妈妈。我们共同生活在贺龙体校G2205班这个家庭,我们要相互关心、彼此欣赏、共同进步。所以,“出必告,反必面”是我们的安全自觉,“班有呼,应勿缓;班有令,应勿懒”是我们的行为约定;“我怎样,G2205班就怎样”是我们的荣辱观,创造条件也要让每个孩子站上领奖台、贴上光荣榜,是我对孩子们的默默承诺。
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要接纳他们的不足,在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存感情”。
军训时被教官批评后赌气跑开的A同学,我没有批评,而是听他讲了一个多小时,关于初中阶段的奋斗与不成功,失落与不甘心。我说“郭老师佩服你这么难还一直坚持,更相信你会成功”,他终于露出了会心且自豪的笑容。两年下来,他依旧在努力奔跑,难过了崩不住了依然会哭出来,我能做的只有倾听、开导与鼓励,在他需要的时候。私藏手机被教育的B同学,请我在他的学生会干部转正申请表上填写班主任意见,我提笔就写满了对他的肯定与鼓舞,他不敢相信,感念在心,最终捧回“优秀学生会干部”荣誉与我分享。
当然,我也和某几个孩子产生过冲突甚至对抗,别说存感情,沟通都难。怎么办?那就先搞定自己,咽下不开心,甚至擦干泪水,当作什么也没发生,让时间修补。终于,曾把我微信拉黑的C同学将近半年后在一个不期然的晚查寝时,从我身后送上“郭老师好”的问候;曾愤然扬言要把痰吐我脸上的D同学,后来成为了我的贴身助理,主动帮我化解生生矛盾甚至师生矛盾……所以,我总告诉自己,“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不要害怕坏事的发生,因为它的背后会有礼物。
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要给予他们看见与滋养,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贴标签”。
大家普遍不喜欢被人贴标签,但我喜欢并坚持给学生贴标签,贴尽可能多的正向标签。所以,带2205班这两年,我对班级、家长、同事、领导公开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班的好孩子多”。其实,这里所说的“好”没有严格的标准、界限,“多”也只是一个笼统的感觉。但我喜欢这样“王婆卖瓜”,因为这会让我内在欢喜,更让我的学生反复地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强烈肯定,进而形成一种隐形的班级文化。
此外,每每看到孩子们的好表现,感受到他们体贴懂事,感性的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写点什么,比如,李博文,自律之星,斜杠青年,刚毅木讷近仁;任思宇,像一滴水、一块砖、一颗螺丝钉,雷锋式好少年;黄维洁,无所不能的宝藏女孩;李喻添,我的师傅,阳光男孩;刘景和,干脆利落很靠谱;刘志成,口才了得,有领袖气质;张文奇,学习能力强、反应快、爱憎分明重感情等。我把对孩子们的喜欢与夸赞写在与他本人的私信中、档案评语中、工作记录本里,更分享在班级家长群、朋友圈、每周工作总结里。哪怕个别孩子确实令人生厌,我也努力至少挖掘出他的一个优点,给他贴标签。
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要……
带着这样的同理心,我面对着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境,付出不同的努力,也收获着不同的效果。有的家长哭着对我说“郭老师,真对不起,孩子给你添麻烦了”;有的家长说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挨批评,但在您这里他得到了宝贵的尊重;还有的家长告诉我孩子来体校来对了,进步变化太大了……所有的反馈,都是最好的回应,因为这群假如的孩子,曾被我用心相待。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自知离“仁而爱人”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不会放弃对“假如是我的孩子”的发问,不会停止对“我该怎么做”的探寻与实践,力争做好拥有爱的能力的老师,助力孩子们的成长、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