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留给后世巨大的精神财富,其内核“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后来人艰苦卓绝、砥砺向前。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站在教师这片阵地,我们该对五四精神做出怎样的解读与诠释呢?我想,潜心教育、热爱学生、维护学校荣誉等是我能做且该做的。
来贺龙体校这个大家庭9年了,担任班主任6年半。我一直牢记肩上的使命,踏实耕耘,默默奉献,逐渐从一个经验不足、遇事不稳重的新手,努力成长为孩子们接纳并喜欢的样子。一路走来,我得到了领导的关怀和教导,也从同行精英的思想与实践中汲取了精华,通过反思与渐悟,我对教书育人的心灵力量与潜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今天,借着这次青年座谈会的机会,我想结合一次让我收获颇丰的班主任技能培训会展开我的对教育的粗浅理解。
今年4月的一个周末,在领导的关怀下,我有幸聆听了6位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的精彩分享,他们从不同横面带我们走进了教育的原生态,更带我们走出贫瘠,看到绿洲。他们的学生并非个个优秀,甚至也有着与我们的教育对象有着相似之处,但他们凭着智慧、情怀,十余年甚至几十年对育人这件事的持续琢磨、摸索及实践,成功地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德育体系与品牌,向我们诠释了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智慧的结晶这一朴素的道理,更让我们直观地懂得只有用爱心、细心、耐心浇灌教育之花,这花才会结出果实。
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来自湖北的小学语文老师杨虹萍对教育的领悟。讲座伊始,她就用温和如水的语气坚定地告诉我们要“认命”——认定命理的选择。她说,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该“与其碌碌无为,不如干出名堂”,于是,她发起了一场从“心”出发的班级生态变革,花费十余年的时间探索带班新路。最终,她凭着理想班级的四个维度——人情的温度,成长的自由度,生命发展的广度,成绩的保障,成功打造了幸福班级,一届又一届。
可能有人会问杨老师做这场班级生态变革的缘起是什么,我想,她本人在讲座中所转述的那个故事或许正是刺激。
柏林墙倒塌前两年,东德的卫兵亨里奇的守墙卫兵,开枪射杀了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1992年,在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亨里奇收到审判。他的律师辩称,亨里奇只是在执行命令,而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罪不在他。但法官却说:“作为警察,不施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听完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会像我一样陷入沉思,因为法官所言确实不同寻常又意味良深。法官口中的“把枪口抬高一厘米”,意味着瞬间可以拯救一条在这个世界只活一次的生命,这是每个人葆有高贵人性的“良心义务”。同理类推,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也该为绽放的生命多提供丰润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呢?一厘米,细微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恰恰是它,往往使很多事情的因果关系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朱永通老师在他的教育随笔《教育的细节》说道:“坚持一厘米之变,就是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性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
毋庸置疑,这其中,改变的主体是教师,改变的对象是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等。我们具不具备颠覆错误的“习惯性意识”的能力,需要我们的慧眼与慧心。比如,面对学生迟到的问题,我们的习惯性意识是批评并教育,但如果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因为看到他努力奔跑的脚步而对他不想迟到的态度提出肯定,他可能就能戒除对老师的刻板印象,和我们建立情感连接,并在平和的心理下,接受我们后面展开的谈话了。
我想,面对我们的体校生,尤其是后进生、问题生,我们要颠覆习惯性地指责、批评,通过对他们的一次又一次言语、行为等途径的强化,重塑他们的信心,甚至促进他们释放生命的潜能。
正是在此认识的驱使下,我会经常穿行或停留在学生之间,并有意地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加以放大。
当然,这样的表扬不能定时、定人,我也深知让班上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不期然表扬的重要性,于是,我会让他们知道,能关好电灯、电扇、电脑,画好一张手抄报值得肯定;能守护好班级责任区的卫生着实不容易;每天坚持穿好校服就是有责任感的体现,能争先完成学习任务,能刻苦训练、挑战金牌更是了不起……总之,在我这里,每个同学都有优点;在这个班集体里,每个同学都有归属感。
我相信,一旦教师坚持一厘米之变,学生也终究能在积极的引导下走向行为习惯、学习品质乃至健全人格的养成与飞跃。
除了做好与学生的情感连接,我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常规的形式是每周一次的班级总结,随机的契机则可能是孩子们校运会上的表现,公开课的举行,某位孩子的躬身劳动,某些学生的作业规范,或者他们正在听取消防疏散讲座,优秀学生得到表彰等等。通过我所呈现的文字、图片与视频,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班级管理更多的是支持体谅,是赞许感谢。四月初,为了迎战理科实验插标考试,任课老师和学生们泡在实验室两天。我跟班随同,除了做好考勤、纪律,还不时地用手机拍摄老师和孩子们努力的模样。看到过程性照片时,家长就相继在班级微信群里表示老师们辛苦了;看到最后的考试成绩,他们更是对老师的敬业精神赞口不绝。随后,我又把家长的反响转告任课老师,让任课老师在精神上收获回报,无形中也就增进了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感情。所以,班主任就是一根纽带,联系着方方面面,而基础性的正是学生与家长。看似简单的细节,一旦我们处理好了,班级凝聚力便无形得以增强。
所以,班主任的工作是繁杂却有技巧的,只要我们用一厘米之变鞭策自己,用接纳学生的不完美平和现实,用赏识与激励成就学生,用家校互通形成合力,我们的班主任之路也能遍开斑斓之花。作为贺校的一分子,我将继续发扬“五四精神”,继续守护教育这片净土,让爱与理解洒进更多孩子的心田,让自己在付出中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