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来贺龙体校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时间虽不长,却是我飞速成长的三年,我很感激同事给予我的帮助鼓励与提醒,也很荣幸跟同事分享我在教育路上的故事,这肯定也是大家的故事。
我是初二104班的班主任盛颖娟,记得刚被安排接班时,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不避讳地说,班级学情让我忧胜于喜。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们说话做事全凭粗犷的本能,我开始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对他们进行全天候盯守。但收效甚微,我倍感无力,甚至想要放弃。可静下心来,我还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又反问自己“我是他们的班主任,我是不是可以再努努力?”这一次次的追问,让我思考,更让我坚强。正如大家所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分而治之”的班级管理办法便应运而生了。我开始对一个事件里的不同角色进行划分,对发起者、实施者、跟风者进行分组处理,辅以家长的态度。结果,有几位曾经“屡教不改”的同学开始悔改,表现有较大的进步。
教室后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粘贴板是我德育阵地,我常对孩子们说做人第一,最好的人才能做好的学问。什么是做人?爱国、诚信、友善就是我们的准则!我想起王阳明曾经说过,我们都有成为圣人的资质,所以我认为,我们体校的孩子本也都有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资质。如果他们体育技能不拔尖,学习基础也很薄弱,他们又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呢?
我开始从班级管理上入手,设立劳动积极分子、学习积极分子、训练积极分子、优秀班委、特别进步奖项等奖项,让更多的孩子能被荣誉环绕。而这些奖项的设立,不仅代表我对每位学生的看见,更能促使他们发展自信力,从动态的角度看到自己今天比昨天更优秀。如此一来,班上违纪事件越来越少,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想做事、守纪的孩子比上个学年增多不少,摔跤队的孩子有五位进入省队训练。
抓住他们能够做到的细节去肯定勉励他们,形成良性循环,班级也就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发展。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摸索出些许经验后,我开始更广泛地推陈出新。
在我的班级管理日常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似乎已经成了常态。最初我总是守在教室和办公室,看似辛苦工作,实则很是被动。我不想也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开始思考可行的方案与计划。我试着每周给班级制定周工作计划,并具体到每日做些什么来完成班级建设;无论当天发生什么突发事件,处理完后,既定的计划要照常执行。这些周计划包括:本周要跟哪些家长联系,详细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本周要跟哪些孩子谈心,生成上周的奖励名单及奖励办法,培养班干部,给住宿生的特别惊喜等。
得益于我对工作计划的执行,我总能提前知道班上哪些孩子有矛盾,孩子们最近最关心的是什么,急切想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有同事问,都要做那么详细,不累吗?我说,我本性格如此,责任心重,做我自己,所以不累;凡事预则立,反之问题频发才会更累。
当老师是我想做好的工作,每每想到眼前的孩子都关乎家庭与民族的未来我就不敢松懈与怠慢。我时常问自己该要做个怎样的老师呢?见贤思齐是法宝。在一次表彰会,听柯老师说到请班上离家远的孩子吃面条,我便在想自己当班主任上晚自习还住在学校,何不给住宿生做点好吃的。于是,我撸起袖子为他们做起红烧肉、卤鸡爪、蛋挞等,现在孩子们念念不忘娟姐的红烧肉,吃完蛋挞又会来问老师你蛋糕会做吗?每当这时,我总觉得幸福。
是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工作是辛勤的,结果却往往是平淡的。虽工作不是惊天动地,但我们工作对于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不能激起半点涟漪。或许和学生的一次散步,让他满心温暖;或许课堂里的表演,让他觉得自己还行;或许一次指导,让他茅塞顿开;或许一次行为剖析,让他更清楚如何处理情绪。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我们引起的每一次反应,都或许影响着一个灵魂。教育是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感谢学校提供平台让我有机会可以去影响他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老师是我喜欢的,我会一如既往坚持下去勇于探索,不忘初心,温暖如初,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