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就是体育频道,特别羡慕那些站在领奖台上的佼佼者,看着国旗升起,伴随奏唱国歌,我的心瞬间被感染。我多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为国家争光,让自己骄傲。
初二那年的一个寻常的清晨,我在上学路上遇见了一位亲切的阿姨,她问我喜不喜欢玩枪,愿不愿意训练射击。我当时未置可否,但在向父母征求意见时却隐约感觉到心底那颗想为国争光的种子在窜动。我要去,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站上领奖台。
于是,我转学到了体校,开始走在了心灵向往的路上,师从那位亲切的阿姨——刘小红教练练习射击。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射击场上的专业运动员。
6年后,我因为某些原因申请了退役,但梦想种子既然已经发芽就不能随便丢弃。我开始尝试用新的方式浇灌它,做一名射击教练,发光发热,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
到今天,我已执教14年。回望育才之路,往事历历在目,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那个羞涩却帅气的女孩,因为她的身上有我的影子,她的变化让我欣慰,经过7年的训练成长,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我眼中的金子。
记得初遇她时是在田径场,她独自躲在角落里,戴着帽子,始终低着头。我上前与她打招呼,问她想不想学射击,并像当初我教练选我一样地对她进行测试。新到队里报道的时候,她的性格依然内向,不管我对她说什么,她都躲在帽子下不敢抬头,也不敢答话,每天只是不停地重复我交代的训练任务。尽管我也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教着,但我总觉得孩子的内心有一道门,我只有想办法打开这扇门,才能进到她的内心世界。
过程无疑是艰难的,阻力巨大,很多次我都想要放弃,干脆让她在既有的习性中沉溺,但每每看到她低头忧郁的模样,我又在心底要自己再努把力,可能我正是那个影响她、改变她、造就她的人啊。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我带她参加了省队考核,她不仅打败了省队的集训队员获得第一,成绩还相当不错。得知成绩后,她主动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女孩和我的沟通多了起来,有时候也学会了向我撒娇,跟我开玩笑,我俩的心就这样越走越近,有聊不完的话题,甚至每天下训后她送我去车站的路上也要抓紧时间聊上好一会。常常我要坐的车走了一趟又一趟,而我却心甘情愿地听她讲着一句又一句。
由于她的比赛成绩一次次凸显,她获得了去省队集训机会,但她不想离开我,宁愿放弃。我耐心地跟她分析,所做出的“妥协”就是训练的前期我天天到省队陪她训练。所幸,她慢慢地适应了没有我的训练日子,只是偶尔挺不过去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而我只要接到电话,就会安排时间过去看她,陪她吃饭,跟她交流,安慰她、鼓励她。她去比赛,我会提前一天准备好她爱吃的东西送去,周末我也偶尔会接她回我家住,让她感受回到自己家一般的松,她也会靠着我的肩膀撒娇地叫着彭妈.....
我就这样陪着她长大,陪着她一年又一年在省比赛中摘金夺余,从2015年-2017年为长沙队获4金,到2018年省运会1金,2019年省锦标赛获2金的成绩,都是我们不断锻造自己、超越自己的最好证明。
这就是我与队员的故事,付出时让我内心充实,付出后让我良心无愧。可能这也正是我带队的风格吧,争取让每个来到我身边的孩子都被关注与爱护,被教诲与成就。而且,随着执教的深入,我越发坚定地相信,并非只有让队员在专业上出类拔萃才是成就,让每一个孩子走上正轨也是成就!
所以,相对于2015至2020年18金的带训成绩,我更在意培养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爱自己、学会开心生活的能力。我知道,当他们能做到这些,专业的成长与荣光便会不期而遇。